期刊简介
《中华胰腺病杂志》反映国内胰腺疾病研究成果,促进国内胰腺病的学术交流,传播国内外胰腺疾病学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技术和新经验,推动我国胰腺病学的发展。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中华胰腺病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华胰腺病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华胰腺病学杂志;胰腺病学
- 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- 国际刊号:11-5667/R
- 国内刊号:11-5667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2002年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:CA 化学文摘(美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
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治疗
宋贺超;刘瑞霞;齐文杰
关键词:重症急性胰腺炎, 微循环障碍, 发生机制, 发病率, 器官功能衰竭, 病死率, 综合性医院, 胃肠道疾病, 回顾性研究, 作用机制, 自身消化, 治疗方法, 胰腺组织, 炎症反应, 细菌易位, 合并感染, 发病机制, 不同病因, 性坏死, 并发症
摘要:急性胰腺炎( AP)是一种常见的需入院治疗的急性胃肠道疾病. 全球发病率可达13~45/100 000人,且发病率明显呈升高趋势[ 1-2 ]. 国内一项对北京市8所综合性医院2006年至2010年5年内的2 461例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,发现胰腺炎发病总人数逐年上升,其中,736例表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(SAP),占29.9%[3]. 而SAP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,常累及1个或多个器官,并伴有局部并发症,病死率可高达36%~50%,当合并感染性坏死时,病死率则更高[4]. 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目前被充分认可的有4种机制,胰腺的自身消化、过度炎症反应、胰腺微循环障碍以及肠道细菌易位[5]. 随着器官微循环的研究逐渐增多,胰腺微循环障碍在AP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,研究表明胰腺微循环障碍在AP进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[6] ,且不同病因对胰腺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不同. 本文就AP胰腺组织微循环障碍发生的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.
友情链接